機型:A300B1,A300B2,A300B4,A300-600,A300-600ST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A300是空中巴士量產的首架機種,也是全球首架雙引擎廣體噴射機。當初是希望能製造一架能搭載300人的飛機,再加上空中巴士英文的字首成為該型飛機命名的原則。A300的成功使空中巴士集團在一片唱衰聲中站穩了腳步,也激發了波音公司在日後相繼開發出波音767和波音777等雙引擎廣體噴射機,成為日後取代4引擎廣體噴射機主導全球長程噴射機市場的關鍵機種。早在空中巴士公司成立前,製造一架新款客機的構思早已進行,由法國、英國和西德三國政府出資近兩億美金,針對生產兩百人座的雙引擎噴射機進行研發。三國代表經過多次的討論,為新飛機的設計定調。主要的內容是將新飛機的機翼設計成28度後掠翼,採用兩具英國勞斯萊斯廠的RB207發動機,並將最大載客量增為320人,被稱為『A300計畫』,並於1967年9月26日正式簽署備忘錄。備忘錄中訂下了近兩億英磅的研發經費,其中英法雙方各佔37.5%,西德政府則負擔20%,預訂首架新機於1973年首季交機。三國政府對A300的前景都充滿樂觀的盤算,認為A300的訂單應該最少會有250架,因為光由三國的國營航空公司率先下訂的訂單就超過75架。但是,發動機製造商勞斯萊斯(Rolls-Royce PLC)卻傳出無法分神投入A300發動機的研發,一度使A300的前景蒙上陰影。而空中巴士乃當機立斷將A300機身略為縮短10%,並將最大載客量下修至250人,使機身重量大為減輕。臨時更改設計的A300因重量減輕,可以適用當時多種已經問市、推力較小的發動機,也使得A300不必因新發動機研發的拖延而耽誤到交機時程。「減肥」後的A300因座位數降為250席,一度更名為A250,但後來正名為A300B。A300臨時的減肥舉動,其實是擔憂交機日期被延誤所不得不然的權宜之計,但這下卻使大股東英國政府相當光火。英方認為自己出錢又出力,卻因A300『變形』而遭到重大損失,落得『為他人作嫁』的下場,最後在1969年4月退出A300計畫。英方抽腿後,法德兩國只得無奈吃下英方所持股份,使雙方持股各佔5成,暫時解決了資金問題。排除一切障礙後,A300B的原型機正式在1969年9月開始製造,1972年9月28日正式出廠,被稱為A300B1,並於1個月後試飛成功。A300B1試飛成功後,空中巴士陸續應買家的要求,將A300B1小改款為A300B2和A300B4兩個機型,增加了載客量,為A300系列客機確立了規格,並順利於1973年6月試飛成功。1975年首季,A300正式交機予首個客戶-日耳曼航空(Germanair)。A300交機後,銷售量不如預期,只有雙方國營的法國航空(Air France)和德國漢莎航空(Lufthansa)捧場,市場上對新機多採觀望,特別是美國籍的航空公司,對新機更持懷疑態度。生產過剩的A300飛機因找不到買主,被迫以「裸裝」的原形閒置在空中巴士位在法國土魯斯(Toulouse)總部的停機坪上。很顯然,打入美國市場才是拯救A300銷量不佳的不二法門。空中巴士高層也的確下足功夫,甚至不惜血本,「租借」第二代量產的A300B4予美國東方航空(Eastern Airlines)『試用』6個月。最後,就在半推半就下,空中巴士靠著「跳樓大拍賣」的削價求現策略,終於在1978年3月對美方航空公司敲定首筆訂單。這筆東方航空的23架訂單可說是A300「鹹魚翻身」的關鍵。頓時,來自國際間的訂單蜂擁而至,光在1978年就有多達70架的訂單,A300終於擺脫叫好不叫座的窘境,尤其是受到亞洲主要航空公司的青睞。而空中巴士也在1983年7月再推出小改款機種A300-600R。雖然機身外觀與A300B4相近,但因大量採用複合材料的緣故,減輕了機身重量,在單一艙等配置下,最大載客量可提高到360席,續航力也增加900公里。我國華航曾在1980年代初期陸續引進兩款A300型客機,而A300也在華航服役長達20餘年之久。由於雙引擎廣體客機A300開始熱賣後,帶給波音公司相當大的衝擊,中程客機市場大量流失,波音公司也研發同為雙引擎廣體配置的波音767因應。A300客機最終在2007年停產,總共生產了561架,但現在並未自市場淡出,但多數均被改裝成貨機。有趣的是,當初頗受美方航空公司排斥的A300,現今全球前3大用戶反而都屬美國籍的航空公司。而空中巴士也靠著A300的成功,站穩了腳步,正式揭開空中巴士逐鹿商用噴射機市場的序曲。
附圖:聯合包裹服務A300-500R改裝貨機 |